寶吉祥藝文講座:印度佛教造像、印度對中國佛教藝術的影響

主講者介紹
李玉珉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研究員兼處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史博士,專精於佛教藝術研究。
將於寶吉祥講座與大家分享:


11月28日  主講:印度佛教造像
 

內容簡介:
印度為佛教的發源地,佛教美術的發展源遠而流長。西元前三世紀中葉,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於佛教聖地樹立石柱,並廣建八萬四千座佛塔,正式揭開了印度佛教藝術的序幕。自此,佛教流傳日廣,佛教造像的數量也隨之劇增。
西元十二世紀末,回教徒大舉入侵,印度佛教受到了嚴重的迫害,佛教美術的發展遂逐漸式微。本演講將介紹西元前三世紀至十二世紀印度佛教造像的代表作品、圖像內容和發展脈絡。

推薦閱讀:

李玉珉,《佛陀形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
李玉珉,〈法輪常轉—亞洲的佛教造像〉,收入林柏亭、蔡玫芬主編,《探索亞洲: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頁35-53。
李玉珉,〈神佛的世界〉,收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印度古文明藝術特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頁142-155。
李玉珉,〈印度佛教造像藝術〉,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頁11-17。
 

12月26日 主講:印度對中國佛教藝術的影響

內容簡介:
佛教自漢代即從印度傳入中國,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流行,佛教藝術蓬勃發展。佛教為一外來宗教,因此中國早期的佛教藝術無論在風格或圖像上多受印度和西域的影響。唐朝時,西行取經和東來傳法的僧侶不絕於履。
貞觀十九年(645)自天竺歸來的玄奘不但帶回657部梵文經典、150粒如來的舍利,且還帶回了數尊印度聖像的粉本或小像,為唐代的佛教藝術注入了活水。

推薦閱讀:
李玉珉,《佛陀形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
李玉珉,《中國佛教美術史》,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2001。
李玉珉,〈試論唐代降魔成道式裝飾佛〉,《故宮學術季刊》,第23卷第3期(2006春季),頁39-90。
李玉珉,〈阿育王像〉,《故宮文物月刊》第407期(2017年2月),頁82-87。

 

■講座費用及報名辦法

報名專線|(02)8780-6122 分機 303
報名信箱|course@gloje.com 請來電或E-MAIL報名。
課程費用|每堂NT$1000,現場收費。

講座時間|2019.11.28、12.26(四) 14:00-16:30
講座地點|寶吉祥集團總公司 教育訓練教室
講座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89號14樓

本講座可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因講座名額有限,依報名順序額滿為止!

主辦單位/寶吉祥集團  協辦單位/寶吉祥文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