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講者介紹:
主講人:嵇若昕處長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研究員,前器物處、登錄保存處與安全管理處三處處長。
中國器物專家,尤精雕刻與文房用具,鑽研故宮文物三十餘載。2014-2017年受邀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訪問學人。
9月10日(四) 銅雀春深:關於赤壁文物的新詮釋
9月24日(四) 東北亞地區漆藝的流動
講座內容簡介:
銅雀春深:關於赤壁文物的新詮釋
杜牧(803-約852)「赤壁」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談及赤壁,聽眾除了想到三國時代的赤壁大戰外,或會憶起北宋蘇軾那首傳頌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後世人們論及赤壁,腦海中不免出現東坡居士泛舟赤壁的景象。但是在蘇東坡謫居湖北黃州前,南北朝、隋唐五代等文士是如何緬懷赤壁之戰呢?又用什麼樣的文物遙想當年小喬初嫁時的嬌容呢?
本講將以故宮精彩的典藏,從三國周郎談到當代歌手對三國英雄的新詮釋。
東北亞地區漆器的流動
中華漆藝承迄今至少7000年,目前最早的漆器實例是1978出土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的一件朱漆碗。日本至今發現最早的漆器是距今約6000年前的朱漆梳子。韓國在平壤附近墓葬中發掘出不少來自中國漢代漆器。
降及唐代,唐人製的「寶鈿、平脫、金泥」等珍貴漆器,被攜帶到日本上層社會。平安時代(794-1185),出現施以金粉、銀粉或鑲嵌貝殼,替漆器增添花樣的「蒔繪」及「螺鈿」等漆器。十世紀以後,隨著日本漆工藝的發展成熟,具有日本民族特徵的漆器才真正登場。歐洲人稱光亮的漆器為「japan」,一如他們稱精緻的瓷器為「china」,說明日本漆器的地位。
本講首先簡述漆器製作,再介紹中、日、韓(東北亞地區)數千年來漆工藝的交流與互動。
推薦閱讀:
嵇若昕 〈銅雀臺與銅雀臺瓦硯〉,《故宮文物月刊》第二卷第九期,1984年12月,頁34-37。
嵇若昕 〈唐宋時期箕形硯、風字硯與抄手硯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故宮學術季刊》第十八卷第四期,2001年夏季,頁17-61。
嵇若昕 〈忠勇公傅恆解救的造辦處南匠施天章〉,《故宮文物月刊》總號430,2019年元月,頁82-93。
嵇若昕,〈中華漆藝七千年〉,《歷史文物》,23卷6、7期(總239-240),102年6、7月,pp.20-31,pp.6-13。
嵇若昕,〈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與日本蒔繪漆藝〉,《宮廷與異域:17、18世紀的中外物質文化交流》,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年
■講座費用及報名辦法
報名專線|(02)8780-6122 分機 303
報名信箱|course@gloje.com 請來電或E-MAIL報名。
課程費用|每堂NT$1000,現場收費。
講座時間|2020.09.10、09.24(四) 14:00-16:30
講座地點|寶吉祥集團總公司 教育訓練教室
講座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89號14樓
本講座可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因講座名額有限,依報名順序額滿為止!
主辦單位/寶吉祥集團 協辦單位/寶吉祥文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