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吉祥藝文講座:古器新識:宋朝對古銅器的品味、 古器新用:明朝對銅器的品味

主講者介紹:

張臨生館長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震旦博物館創館館長。中國古器物專家,研究文物長達四十餘載。

10月22日(四) 古器新識:宋朝對古銅器的品味
11月5日(四) 古器新用:明朝對銅器的品味

 

講座內容簡介:

古器新識:宋朝對古銅器的品味

隋唐時傳統文化出現了斷層,到了北宋初年人們對於商周青銅禮器已十分生疏,因此祭祀時使用的祭器,都依照宋初聶崇義著作的《三禮圖》,並且把《三禮圖》畫在國子監太學講堂牆壁上,俾廣周知。《三禮圖》圖像荒誕不經,誤導了學子。
宋仁宗至哲宗時,蘇軾與他的師友歐陽修、劉敞、蘇頌、李公麟等人展現疑古精神,對古代青銅禮器重新認識。李公麟更撰著《考古圖》,對所收藏的古器,不但繪製圖形與敘文,註明尺寸、重量、來源;也對彝器考訂辨識,立下規模,對古銅器的研究,有開創之功。
不幸,接著而來的元祐黨爭,影響了文化走向,蓬勃發展的學術文化受到摧殘,原來可供研究古器、古禮的沃土流失,文化復興的路一時之間中斷!

 

 

古器新用:明朝對銅器的品味

明太祖下令祭器改用陶瓷,不再用銅器,古銅器的角色就變成為鋪張陳設、文翫骨董,因為受當時文人喜愛,也掀起了古董市場造假風氣。他們根據什麼作偽仿古呢?原來北宋徽宗將內府收藏的銅器,敕編為《宣和重修博古圖》,因此後代玩賞、仿製古器,都依循此書。惟因雕版印刷工人刻的圖常常走形,致使仿古器也跟著有離譜的錯誤。

明嘉靖時期追求風雅的人物高濂,強調生活精緻化,他著述的〈燕閑清賞箋〉文中提到:居家,几上置古銅尊,尊口敞,打錫套管,俾使插花不散漫;蝦蟆蹲螭,古人鎮席,今以鎮紙。日常中的古為今用,可足清賞。
明代居室講究用香,使用的香爐有瓷、也有銅製的,到底宣德爐該是什麼樣貌?也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推薦閱讀:

張臨生 《古器散講》,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16年。

 

 

 

■講座費用及報名辦法

報名專線|(02)8780-6122 分機 303
報名信箱|course@gloje.com 請來電或E-MAIL報名。
課程費用|每堂NT$1000,現場收費。

講座時間|2020.10.22(四)、11月5日(四) 14:00-16:30
講座地點|寶吉祥集團總公司 教育訓練教室
講座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89號14樓

本講座可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因講座名額有限,依報名順序額滿為止!

主辦單位/寶吉祥集團  協辦單位/寶吉祥文史研究院